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 互联网修普服务
  • 叙谱
  • 百里挑一,家谱传承

时间: 来源:宗祠网 作者:邓子怡

李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2位的姓氏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

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源流二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源流三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源流四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快去分享吧!
2018-08-05
快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