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古圈国人所建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1958年,肖家河村村民在汉江边的淘砂金时,意外地淘出了一些青铜器。这些宝物虽然当时被遗憾地当作废铜卖了,但却撩开了古麇国墓葬群的神秘面纱。2006年3月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考古人员在肖家河乔家院展开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古墓葬68座,其中有47座是春秋时期古墓。 按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官修的《郧县志》记载:“郧,周古麇地,<左传>楚潘崇复伐麇,至于钖穴,事在文公十一年。[杜注:]‘钖穴,麇地,在今郧县境内’。”那么,麇国何来,域境多大,其国都钖穴究竟在哪里? 麇国即圈国、微国、郿国、麇国、均国,其先祖来自于胶东圈邑(今山东梁山北部),圈邑在古微地之内。民族史学家何光岳(公元1939~2015年)在《麇子国考》中记载:“麇、微、麋、眉(郿、湄),古音相通为一字。商王文丁时代,微仍很强盛,对殷威胁很大,曾经是称霸的伯主,所以在甲骨文上称‘微伯’。殷不得不与微讲和。到了商王廪辛,派小臣垟伐微,殷商战胜了微,并俘获了微的首领。微遭此打击后,其一枝迁渭水中游南岸,即今陕西眉县境,依附于西周。”这说明“微郿相通”。在典籍《尚书·牧誓》中记载“有西土八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参加周武王伐纣的“微”即“郿”。 但是,西周建国后,周武王唯恐微国日趋强盛,于是“周征眉微,眉微至,献帛”。之后,微国人被迫翻越秦岭,迁居于汉江中上游的钖穴(今湖北郧县),因当地麇鹿(原麝、獐子)颇多,故而改称“麇国”。 麇国人也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麝香之人。 麇国人翻越秦岭迁徙至于钖穴。按史籍的记载:“屼”(甲骨文意为鹿角)乃麇、微之图腾。《山海经》云:”东山经首列山图腾为龙头,次列山为麋鹿角头,三列山为羊角头,即泰山南域以麋鹿角头为图腾,梁山位于泰山西南。”又因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公元1911~1966年)在《商地理小记》中认为甲骨文的“屼”,即微、兀所从之屼。“屼”象形鹿角头,以致成为微族延至麇子国的图腾,麇微相通。 在史籍《姜太公本传》中记载:”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称为子牙。出生于泰山南部的东吕乡。因其先人伯夷封国于吕,以国为氏,因而也称吕尚。”在史籍《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记载:“申、吕肖矣,尚父侧微。”说明姜子牙与微族是同一部族并同祖,同是麇子国的先祖。据此推之,姜子牙崇拜的图腾亦为鹿角头,加之古麇国在周武王伐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明朝文学家许忠琳(公元1560~1630年待考)才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将姜子牙的坐骑写为“麇”,并加封麇子国,以寓褒义。 按照《中国大事年表》的记载:“周武王十一年,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与庸、蜀、羌、髹、微、卢、彭、濮等族伐纣,会诸侯于孟津之上。”按张培玉《郧阳古国》的考证,这八个部族中庸、羌、微、彭四族均位于今湖北省十堰市及其周边地区,即:庸为今竹山县、羌(缰)即绞国为今郧县境,微(郿)即为麇子国为今郧县西;彭为今房县。古麇国在周武王伐纣中立下赫赫战功,封为诸侯国。 古麇国由微郿迁徙而来,境域包括今郧县、郧西、陕西白河县一部分辖境及房县、竹山、竹溪等地;钖穴当时是麇国都城,位于今湖北省郧县与五峰山并立的钖穴山。 麇国历史悠久,在汉水上游诸方国中实力相当雄厚,历代麇子都很重视,在钖穴设立区域政治中心,后世秦、汉、唐都曾在设县,如钖县、长利县等的治所都位于今郧县五峰乡一带。 早期的古麇国,在邻近方国部落中很有威望,其影响力远比楚国要大。周武王发会盟八百诸侯于孟津以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利用庸、蜀、羌、矛、微、卢、彭、濮等部落联合讨伐。当时的彭、濮都是麇子国的附庸属国,皆从属于麇国,“麇为百濮长,百濮帅乎麇”,可见麇国人是跟随周武王伐纣的主力军之一。正因为如此,周武王在灭商后,即封麇为子爵之国,但又不放心这位诸侯,遂伐之,逼迫其“越秦岭而迁”。 由于古麇国部族众多、疆域广大,境域囊括今湖北丹江、郧县、郧西县、房县等地区,且是春秋早期封国的诸侯国,而当时的楚还是荆,擅自南迁不但没有得到周王朝的正式承认,还遭到征伐,所以在春秋早期,麇国是秦、楚、巴、庸等部落中实力较为强大的方国。 荆国自古荆邑(今陕西富平)南迁后,定都于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占据了沃野千里的湖北江陵地区,使荆国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国力发展迅速,至周惠王姬阆六年(楚成王熊恽元年,公元前671年), 楚成王改国号“荆”为“楚”,楚国正式出现。到了春秋晚期,楚国的实力已远超在鄂西北山区的麇国、庸国。此时的麇国与楚国也早已没有了亲属关系,为了谋求扩张,开拓随栆走廊,楚国开始对汉水上游的庸国、麇国发动了持续进攻,麇国被迫屈从于楚国的意志,成为了楚国的附庸。 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年》(公元前617 年)的记载:“楚子、陈侯、郑伯、蔡侯次递于厥貉,将伐宋,麇子逃归。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钖穴。”显然,“楚子伐麇”应发生在郧县境内。 周顷王姬壬臣三年(楚穆王熊商臣十年,公元前616年),楚穆王由于去年麇子临阵逃离,致使攻宋计划胎死,于是怒而发动攻击麋子国之战。楚军击灭麇子国之后,将麇国贵族及部分国人临时远迁至千里之外的龙湾(今湖南岳阳龙湾乡),其地至今仍有麇城遗址,与百濮为邻。 因此,在楚庄王熊侣三年(公元前611年) “楚破麇率百濮之围”,则应当发生在今湖南岳阳一带,这与五年前发生在郧县境内的“楚伐麇之战“没有关系。在史籍《左传》[杜注:]中记述:“防渚、钖穴皆麇地。[阚骃曰:]“房陵,即春秋房渚,今房县。”在典籍《辞渊》中注解:“钖,音羊,马额上发响声的金属饰物。[师古曰:]‘钖县,即春秋钖穴’。”今汉水北的郧县、郧西接界处的泥河之西有钖义山,汉水南郧县长利谷有钖穴山即五峰山,钖穴即位于五峰山东北部,汉水在这里因天河注入而形成了一面背山、三面环水的汉江天堑。
热门资讯
热门宗祠
暂无热门宗祠,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