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八位,族人多以西河,南安,辽东为郡望。
得姓始祖有癸比氏(癸北氏),比干,林坚,己庶其(莒纪公),熊横(楚顷襄王)。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古癸北部落,出自远古虞帝第三妃癸北氏,属于以先祖名号为姓。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舜妻癸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癸北氏“。
癸比氏,亦称癸北氏据史籍“竹书纪年”引“汲简”,“余论”等记载:“癸北氏,虞帝第三妃,而二女者,癸北氏之出也,一曰宵明,一曰烛光“。
癸北氏,舜帝(姚重华)皆是四千多年前的口传历史人物,癸北氏家族其所居之地即称癸北国,其时正值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末期,按史籍“汲简”的记载,她为舜帝生育有二个女儿,长女叫宵明,次女叫烛光。
周王朝封国命氏,氏的发展迅速多了起来。从现代的视角观察,这些小诸侯国的早期并不具备国家的体制,其实都是一些规模并不大的部落群体,可称方国,或邦国,癸北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国。
在癸比氏的后裔子孙以及部落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号、或部落名称为姓氏者,称北氏、比氏、癸氏,皆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该支比氏族人大多尊奉虞帝妃癸比氏为得姓始祖母。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高辛氏王族纣王之叔比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林,本是树林之义,其来源相传也与树林有关。据史籍记载,商朝末年的商纣王有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同在朝中供职。商纣王嗜杀成性,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等人相继劝他改过自新,他概不听从,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假装发疯罢官,只有比干一人留了下来。他认为:“人主有过失而不去劝他纠正,不是忠的表现;因为怕死而不敢说话,也不是勇敢之举。如果进谏了人主不听,那是他的事情,作为人臣则应尽职。”由于他抱定了这一想法,后来便不顾生死入宫强谏,接连三天三夜也不离开。
商纣王见他如此,烦透了,遂起了杀人的念头。于是商纣王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都有七个孔,不知道你是否如此?”说完,便让手下把他的心挖了出来。另一大臣梅伯见状,痛斥商纣王无道,结果被商纣王令人斩为肉糜。
比干受剖(剖,古代酷刑之一,即开肠破肚),梅伯受醢(醢,古代酷刑之一,即把人剁成肉糜)之后,恶噩传到比干家中,其妻子陈妫氏正怀孕在身,知道商纣王一定会前来灭杀家人,便连夜出逃,在牧野(今河南卫辉、淇县一带)郊外树林的石室中隐藏了下来,直到平安地把孩子生下。因为生的是一个男孩,陈妫氏便为他取名坚,字长恩。
商纣王残杀了比干之后,迅即派兵包围了比干的府第,却没有捕到比干的妻子陈妫氏,知道风声走漏,陈妫氏已逃往他处。商纣王自忖陈妫氏乃妇道人家,又怀孕在身,想必不会走远,遂派兵在附近山林间搜捕,当时并没有搜捕到。数月之后,陈妫氏产下男孩,竟有兵士前来查问这孩子的姓名及父母身世,陈妫氏在千钧一发危急关头沉着应对。她说孩子名叫林泉,他爹看护山林去了,这样蒙骗过了这批士兵。士兵们赶往别处搜查,后因无功而返,照直向商纣王报告。商纣王听后顿生疑心,下令官兵再次进山搜捕,若遇上这母子两人务必抓回来严加审讯。
陈妫氏在石室骗过官兵追查,发了一身冷汗,预料官兵回头还会再来,旋即将孩子转移到茂密的山林中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商纣王所派的官兵再次进山搜捕,已无所获。不久,周武王姬发(按盘古王表推算为公元前1133年~前1122年为商西伯侯,公元前1122~前1116年为周武王;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55~前1046年为商西伯侯,公元前1046~前1043年为周武王)率领讨伐商纣的大军到了,此后不久,商纣王被周武王逼杀,商朝灭亡,比干夫人及遗腹子坚都作为商朝名臣之后,得到了周武王的礼遇。
因为坚是在树林中所生的,周武王特别赐他姓林,从此以后便有了林氏。
唐朝的姓氏学家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记载:“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后来,林坚的子孙发展成为林氏的最大支派,使源于周平王次子林开、鲁国林放、鲜卑族丘林氏等支派之后的林氏无一能及。再后来,这支林氏又分出西河、南安等郡望,以及问礼、忠孝、林本、善庆、崇本等堂号。
林坚一支分衍有比氏、荡氏、梅氏、王氏、林氏、干氏等,其中的比氏与林氏一样记族西河、南安等郡望,以及问礼、忠孝、林本、善庆、崇本等堂号。
子姓比氏族人皆尊奉比干、林坚为得姓双祖。
源流三
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时期的莒国国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纂》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莒国有犁比氏。
在犁比氏的后裔子孙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比氏、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己姓比氏族人皆尊奉莒纪公(己庶其)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熊横),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穆斯林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一书的记载,今云南省昭通市的十六万回族同胞中,共有一百零八个姓氏,在全国地(市)一级区域的回族当中属于姓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其中就有比氏回族,但其得姓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流六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略》的记载:
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汉古河,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蒙古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蒙古族,满族布喇穆氏所冠汉姓多为比氏,卜氏,蔡氏,穆氏,布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