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 互联网修普服务
  • 叙谱
  • 百里挑一,家谱传承

吐万

时间: 来源:宗祠网 作者:邓子怡

吐万,是未列入中国旧百家姓姓氏

姓氏源流

源流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吐万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吐万氏,源自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今河北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鲜卑吐万部,为鲜卑拓跋部的一百五十余个属部之一。

鲜卑族吐万氏的鼻祖,是北魏王朝镇守兖州东郡的阳平王拓跋·熙(公元415488)的长子拓拔·吐万(公元432455年代考),他擅长儒学和作诗,在北魏王朝游牧民族中独树一帜,故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公元424452年在位)很是喜爱他,拓拔·吐万本人对自己的属下也十分亲善,深得部众的爱戴。

但拓拔·吐万在二十三岁时就暴病而逝,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53465年在位)追赠这位堂弟为冠军兼并州刺史、晋阳顺侯,其后所属部族人等便以其名字命部,即称吐万部。随后该部部众以部名为姓氏,称“吐万氏”,以纪念拓拔·吐万。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太和十七~二十年(元宏,公元49349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随即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期间吐万氏族人大多冠改汉姓为万氏、穆氏,其中万氏的姓氏读音作mò(ㄇㄛˋ),融入汉族,皆世代相传至今,号称“洛阳族”。

例如,著名隋朝时期的榖城郡公左屯卫大将军、代郡人(今山西朔州)吐万绪(字长绪),即源自该支吐万氏家族。

得姓始祖:拓拔·吐万。

.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吐万氏复姓是一个典出鲜卑族的古老姓氏,但今已不再,族人多冠改汉姓为万氏、穆氏,融入各氏大家庭,以朔州、洛阳为郡望,全国各地皆有分布。

.郡望堂号:

1.郡望:

朔 州:即古鄯阳郡,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峙峪遗址”表明,早在二万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该地生息活动。史料记载,朔州在唐尧时期为冀州之域,尧舜之时属并州,夏王朝时期归荤育,商王朝时期属下危,西周时期属北戎,春秋时期为北狄所据,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朔州之地筑成马邑郡。汉高祖七年(辛丑,公元前200)韩王信徙都于此,汉高祖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复为县。北齐时期设为朔州,唐朝时期改为鄯阳郡。北周时置朔州总管府。明朝时期改归朔平府。清朝时期朔州属大同府。民国初期改设朔县,抗日战争时期,朔州属晋绥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朔州归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朔州划归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937月行政区划调整,又划入应县、右玉县、怀仁县。现辖两区四县,共七十三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洛阳府:亦称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雒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战国时期,雒邑改称雒阳。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西部属弘农郡的有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三国时期,属曹魏。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期,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但新设了很多县。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唐朝区划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唐朝中后期设置)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十九县。民国十二年(癸亥,公元1923)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日寇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一千七百多年。而其他的各县()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高新七个城市区。

2.堂号:

朔州堂:以望立堂,亦称鄯阳堂、马邑堂、朔平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成周堂、河南堂、六朝堂、白马堂、西亳堂。

资料有待补充。

.家谱文献:

资料有待补充。

.字辈排行:

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资料有待补充。

 

快去分享吧!

热门宗祠

    暂无热门宗祠,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

2018-08-05
快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