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 互联网修普服务
  • 叙谱
  • 百里挑一,家谱传承

时间: 来源:宗祠网 作者:邓子怡

是未列入中国旧百家姓姓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上党地区壶关古沾水,属于以河流名称为氏。

古沾水,亦称添水,原本为古代黄河一条支流的名称,其发源于上党郡壶关东部,也就是今山西省的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东川底村,东流经过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再流经今河南省的鹤壁市,至卫辉市汇入淇水。

由于在东汉建安十二~十三年(公元207208),汉丞相曹操(字孟德,公元155220)于淇河口作堰,截断了古沾水的上游,遏使其向东北流,使得沾水上游被截断后被迫注入白沟(今卫河),以通漕运,故而此后古沾水遂成为了海河水系南运河的二级支流即今卫河的一条支流。

在古代沾水两岸的住民中,很早就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沾氏、或称添氏,其姓氏读音作diàn(ㄉㄧㄢˋ),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例如,著名宋朝时期的中州后军司马、睢阳人(今河南商丘)添颖,即源自该支沾氏家族。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辽东小兴安岭大沾水,属于以河流名称为氏。

大沾水,是沾河主流的俗称,是古代辽东黑龙江中北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一条自然河流,女真族人称其为“沾别拉”(Zhanbiela),“沾”为“急流”之义,“别拉”则为“河流”,全义为“急流河”,当地俗称为“大沾河”。

大沾水实际上是黑龙江一级支流逊别拉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的汤元山,其水自南而北,纵贯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全境。由于大沾河流域开发较晚,很少受到人为污染破坏,整个流域两岸地表密布着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植被状态良好。

大沾水的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河道弯曲,两岸悬崖峭壁随处可见,奇山怪石不时浮现,佳景迭生,水面最宽处约有百米,最深处近七米,有险滩十七处。近年来开展了人工漂流运动,漂流过程中可以钓鱼、狩猪和采集山产品,多有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到此进行漂流。

大沾水两岸的群山起伏,原始森林中针叶树种有落叶松、红松、云杉、鱼鳞松、樟子松,阔叶树有白桦、黑桦、柳树、水曲柳、椴树等,上游的针叶树以落叶松、红松、云杉为多。森林中还有许许多多珍贵的中药材,如五味子、黄芪等,有许多的野生浆果和真菌类,如都柿、山葡萄、猴头、蘑菇及木耳等等,整个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森林中上有乔木,中有灌木,下层为草本植物,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枯枝落叶,具有极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形成了大沾河内泥沙含量极少、河水异常清澈的特点,如今是国家机级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

在古代大沾水两岸的女真族住民中,很早就有以河流名称为姓氏者,即称沾别拉氏,至清朝中叶以后,满族沾别拉氏多冠改汉姓为沾氏,姓氏读音作zhān(ㄓㄢ),世代相传至今,属于满族的脱谱姓氏。

.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族人多以上党、西郡、辽东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地区、河北省的唐山市、天津市、北京市等地。

.郡望堂号:

1.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西 郡:在历史上,西郡有二:①亦称卓邑,春秋时期属于晋国,地理位置在今山西省吕梁地区的汾阳市,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卓邑始建于春秋初期,后为瓜衍县,属并州。战国时期属于赵国兹氏县。秦、汉时期仍名兹氏县,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西晋时期改为隰城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八年(甲子,公元484)置西河郡,隶于汾州。唐肃宗上元元年(甲戌,公元674)改隰城为西河县,历五代、宋、金、元。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公元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清朝因之。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废道府存县;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属晋西北行署第八专区;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属晋绥边区行署第八专区;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七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划属华北区晋中专区,7月汾阳全境解放。1949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汾阳专区,公署驻县;19513月撤汾阳专区县隶属榆次(晋中)专区;19715月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1996820日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为县级市。今汾阳市辖九个镇(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三个乡(阳城乡、西河乡、栗家庄乡)、两个街道办事处(文峰、太和桥),共有三百一十八个行政村,三百五十六个自然村。②三国时期曹魏国时期在河套地区的居延国故地置西郡,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为匈奴语,汉义“天”。夏、商、周时属乌孙国。秦朝时期为大月氏部落领地。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西汉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汉史籍册中始见“居延”地名;汉太初三年(己卯,公元前102)置居延都尉府,后又置“张掖居延属国”;汉献帝建安末,改立为西海郡。南北朝时期为西魏政权废黜。唐朝时期设为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西夏时期设黑水镇燕军司。南宋宝庆二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丙戌,公元1226)春归属大蒙古汗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丙戌,公元1286)设为亦集乃路总管府。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后为漠北鞑靼领主牧地。清朝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设置为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民国初年直属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由宁夏护军兼辖。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11月隶属宁夏省政府管辖。19499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初由甘肃省酒泉专署代管。19512月复归宁夏省直辖。195411月初由张掖专署代管,同年1130日改隶酒泉专署。19566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196999日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197971日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051日隶属阿拉善盟。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含义: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期间,全境为后金()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东北大辽河以东地区。本书按:明朝的“九边”亦称“九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三关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甘肃镇,史称“九边重镇”。

2.堂号:

上党堂:以望立堂,亦称长子堂、长治堂。

西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卓邑堂、西海堂、晋中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资料有待补充。

.家谱文献:

资料有待补充。

.字辈排行:

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资料有待补充。

 

快去分享吧!

热门宗祠

    暂无热门宗祠,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

2018-08-05
快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