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 互联网修普服务
  • 叙谱
  • 百里挑一,家谱传承

时间: 来源:宗祠网 作者:邓子怡

,是未列入中国旧百家姓姓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邑地浔阳,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浔阳,古代邑地名称,亦称艾邑、浔邑、柴桑、江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商王朝时期浔阳为诸侯国艾国,西周时期为艾监相,春秋时期分别属吴国、楚国,战国时期多有变更:越灭吴,属越国;楚败越,属楚国,因其位于浔阳江北岸,故名之,古称“吴头楚尾,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其地理位置就在今江西省的九江市一带,是长江流经九江市北部的一段。

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秦灭楚,以其地设三个郡,其中就有九江郡,辖区范围包括今江西省的大部份,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西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设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辖领十八个县,九江郡境内有五个:第三彭泽(治今彭泽西南,包括湖口、彭泽、都昌及安徽东流一部);第五历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九江市区及九江县、星子县、瑞昌市等地);第八艾县(治今修水县渣津附近,包括修水、铜鼓二县);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东,包括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五县);第十六鄡阳(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县和波阳县各一部),同时设立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江南辖区一部在今九江境内;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分海昏侯地设建昌县;东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分艾县置西平县;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吴(今宜春奉新)二县;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析艾县、海昏设西安县。

三国时期属孙吴政权,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鄱阳(鄡阳、历陵)、庐江(寻阳)四郡。

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改西安县为豫章县;西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公元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所在寻阳县(江北),隶属于江州;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东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县,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八年(公元412)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

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废鄡阳,并入彭泽县;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元年(公元424)废历陵,并入柴桑县;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废海昏县,并入建昌县。南朝梁武帝萧衍太清二年(公元548)分彭泽置太原侨郡,辖晋阳、和城、天水三个侨县及彭泽,分柴桑置汝南侨县,寻阳郡治迁入湓城(今九江市区);南朝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公元557)分江州为二,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太原、高唐、齐昌、新蔡四个侨郡;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三年(公元559)置豫宁郡,治豫宁县,辖艾、建昌、永修、新吴、豫宁五县;南朝陈文帝陈蒨天嘉六年(公元565)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彭泽易名龙城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废除南朝梁、南朝陈二朝所设的侨郡、侨县:废太原郡,并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为龙城县;废豫宁郡,并永修、豫宁、新吴、艾四县入建昌;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二县立寻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寻阳县为彭蠡县;龙城复名彭泽县。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年(公元606)废州设郡,形成郡、县两级行政建制;废江州,改置江州郡;改彭蠡为彭城县,随后又改为湓城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复设豫宁县。

唐朝初期江西地区属江南道;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分湓城置浔阳县,废郡复州,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分湓城县置楚城县,割鄱阳县雁子桥之南境置都昌县,复置西平县与豫宁县并存,设置浩州,辖彭泽、都昌、乐城、广晋四县,复置永修县,析建昌设龙安县(今安义境内);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废浩州,省乐城并入彭泽县;废湓城入浔阳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公元634)废楚城并浔阳县;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公元682)析建昌复设新吴县;武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安四年(公元704)析建昌置武宁县;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公元710)改武宁为豫宁县;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辖洪、饶、虔、吉、江、袁、信、信、抚八州三十七县,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改江州为浔阳郡;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确立州、县两级建制,改浔阳郡为江州;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豫宁复名武宁县;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分武宁建分宁县。

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顺义七年(公元927)升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太祖李昪升元元年(公元937)析建昌、武宁、奉新置靖安县;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升湖口戍为湖口县;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江州设奉化军,升赤乌场为瑞昌县,改浔阳县为德化县。

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公元975)江州降为军事,宁县复称分宁县;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设南康军,治星子,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北宋真宗赵恒天禧四年(公元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江州属江南东路,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五县,改分宁县为宁县;北宋徽宗赵佶大观三年(公元1109)江州升为望郡;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公元1128)合江、池、饶、信四州为江州路;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升分宁县为义宁军;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江州改属江南西路,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属江州;星子、都昌、建昌属南康军;分宁、武宁属洪州;南宋孝宗赵昚隆兴元年(公元1163)废义宁军,复为分宁县。

元朝时期行省下设路、州、县;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罢江西大都督府升江州路,改南康军为南康路,辖县未变;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江州路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复隶江西行省;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于武宁县置宁州,辖分宁、武宁二县;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升建昌为州,隶属于南康路;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八年(公元1304)升分宁县为宁州;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吴王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次年改称南康府。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降建昌州、宁州为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为五道十三府,其中九江道辖九江、南康、饶州三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五县,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宁县、武宁则属南昌府;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复升宁县为宁州;明武宗朱厚燳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分建昌置安义县,隶南康府。

清朝时期,九江境内各县隶属仍承明制;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六年(公元1801)改宁州为义宁州;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四年(公元1854)太平天国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民国元年(公元1912)改义宁州为义宁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全省设四道,辖八十一县,其中浔阳道辖二十县,同年为避免道、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义宁为修水县、建昌为永修县。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废道,各县均直属省政府。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撤销,并入九江县;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以后江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其区划变更频繁,数量时有增减;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全省设八个行政督察区,今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关系为:武宁、修水、永修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九江在民国以前,商业发达,几度繁华,曾为富庶之地。

194957日九江解放,7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析九江县城厢设九江市;1968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辖浔阳区、人庐山区、郊人区三区;19837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瑞昌县;198912月经国务院批准,瑞昌县撤县设市,设立县级瑞昌市,由九江市代管;2010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县级共青城市,由九江市代管;2016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由九江市代管,同时将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原来的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将驻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从濂溪区海会镇析出高垅、庐山水泥厂、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等七个村()委会,设立濂溪区高垅乡,乡政府驻高垅居委会。将调整后的濂溪区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将调整后的庐山市蓼花镇更名为庐山市星子镇;20178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函[2017]104号文件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在古代浔阳地区的住民中,很早就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浔阳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浔氏、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快去分享吧!

热门宗祠

    暂无热门宗祠,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

2018-08-05
快去分享吧!